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 >  税收宣传 >  时政要闻

【美丽中国长江行】长江经济带上,来自湖北岗哨的报告

发表时间: 2018-05-29 来源: 湖北省人民政府网 作者: 涂亚卓、蔡吉 【字体:      浏览次数:

  长江横贯东中西,连接东部沿海和广袤内陆。依托黄金水道打造的长江经济带,对有效扩大内需、促进经济稳定增长、调整区域结构、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。不久前,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沿线湖北等多地视察时强调,要正确把握五个方面的关系,推进新形势下长江经济带的新发展。

 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,514—18日,中央网信办、生态环境部指导、湖北省网信办主办的“美丽中国长江行——共舞长江经济带”网络主题活动,带领全国28家媒体的30余名记者在湖北的武汉、黄冈、荆州、宜昌四个长江沿线城市,就沿线生态建设、产业发展等进行多维度采访报道,全方位、多视角深入了解内陆湖北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探索和实践。

武汉:打造“会呼吸”的江滩

(江滩上的沙坑是孩子们的最爱)

  武汉市青山滨江城市景观带――青山江滩,是湖北省首个“海绵”江滩、绿化比例最高的江滩。作为“长江主轴”上新添的一颗亮眼明珠,这里,实现了“城市、堤防、江滩、水景”的有机整合,既增强了堤防防洪能力,又打造了独特的堤防江滩滨水景观,被誉为“会呼吸”的江滩。

  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,城市排涝、沿江防洪等水资源矛盾问题越来越突出。2015年起,我国在武汉等多城市开启“海绵城市”试点,出台的《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》指出,采用“渗、滞、蓄、净、用、排”等措施,将70%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。

  青山江滩所在的武青堤始建于清朝末年,改造前堤身为土质结构,汛期内时有散浸险情发生。经过多年建设,青山江滩综合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,将堤与滩完美融合,逐渐形成了“城市、江滩、提防三位一体”的景观结构。

(鸟瞰武汉青山江滩)

  在建设中,青山江滩尽可能减少硬化面积。如多用透水铺装,一条800余米的生态草沟,每逢降雨能够就地存蓄、渗透、净化雨水,补充地下水、调节水循环;在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,养护草沟中的各类植物,促进周边环境更加生态,保证四季风景优美。在材料上,多选用节能环保的耐候钢、防腐木、透水地面、彩色防滑地面等材料,引入海绵城市的概念,生态化收集场地内地表水,并通过植物根系和泥土对雨水进行过滤。

  目前,7.5公里的青山江滩,六成以上滩地面积覆盖“海绵”化绿色景观。其独特之处在于,普通地表水通过生态草溪、雨水花园等生物净化并下渗之后,有一部分会被储存起来循环利用,另一部分则会通过排水管道直接排走。同时,根据不同区域功能,青山江滩以最少干预的原则设计建设了雨水花园、体育运动、都市时尚、工业遗迹、市民之家、青山记忆六大景观分区,各区域之间无缝过渡,浑然天成。每到节假闲暇时,昔日芜杂的江边荒地,是市民们健身嬉戏的乐园。

黄冈:一棵小艾草的大产业

(艾草馆前的艾草种植区里有从全国各地收集种植的100多种艾草)

  地处大别山南麓的长江中游北岸蕲春县,是“医圣”李时珍的故乡。蕲艾是“蕲春四宝”(蕲竹、蕲艾、蕲蛇、蕲龟)之一,在“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”精神指引下,蕲春县蕲艾产业发展走出了生态优先,绿色发展的坚实一步,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。

  一项数据表明,截至2017年末,当地参与蕲艾全产业链开发的注册工商企业已达1100余家,先后开发出了蕲艾条、艾柱、日化、精油、灸贴等8大系列近千个健康养生产品,年产值近30亿元。蕲艾产业年产值每年以10亿元速度递增,助推当地医药产值跨过100亿元关口。今年2月,黄冈市人民政府发出通知,要求举全市之力,力争到2020年,全市蕲艾种植面积突破40万亩。

 (艾草生产车间)

  在此之前,蕲春县已建立药材种植奖励基金,从鼓励药农种植蕲艾入手,凡是每种植一亩蕲艾的农户,每亩可获得100元奖励。而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蕲艾种植的,每亩奖励标准则提高至400元。同时,政府每年拿出6000万元,建立“孵化基金”,采取以贴息方式用于蕲艾企业周转,鼓励蕲艾加工、销售、研发企业壮大。在政府政策扶持下,大量企业直接走向田间地头,采取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模式,从源头种植蕲艾——加工蕲艾——销售艾制品——产品研发,形成一条龙、全产业链格局。同时,蕲春联合淘宝、天猫等销售平台,为蕲艾产品外销搭建起快速通道,截至2017年末全县从事蕲艾电商的业主超过2000家,全国50多家物流配送企业在蕲春设立分支机构,蕲春一跃成为阿里巴巴“全国电商十强县市”。

(感受艾炙的神奇魅力)

  在发展蕲艾实体产业基础上,蕲春探索相关经济联动。“蒲公英计划”,即在艾灸培训领域,采取政府补贴、免费培训的方式,面向全国各地培养2万多名艾灸师,其中有三分之二活跃在全国各地的艾灸馆、康疗馆。“扶贫牵手行动”,将推广蕲艾种植与推动精准扶贫战略有机融合,通过引导贫困户参与蕲艾种植,使2万多户实现脱贫致富。“药谷领头雁计划”,通过实行小额贷款帮扶的举措,一次性带动1.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蕲艾产业,户平年实现增收8000元以上。

(蕲春县城区鸟瞰图)

  一棵小草,一片艾叶,不仅重新点燃当地做大做强中医药事业的信心和决心,更让蕲春积极推进的大健康产业找到载体和舞台。

(坐落于李时珍纪念馆里的李时珍雕像)

荆州:“零容忍”的保护与坚守

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人与水的关系很重要。世界几大文明都发源于大江大河。人离不开水,但水患又是人类的心腹大患。人类在与自然共处、共生和斗争的进程中不断进步。

(荆州段复绿情况介绍)

  荆州境内拥有483公里长江“黄金水道”和 651公里优质岸线,是南北大通道“节点”、两湖平原“中心”。近几年,荆州“零容忍”推进环境保护。为杜绝生态污染源,荆州重拳治理非法码头,迄今已拆除336处非法码头,恢复岸线55公里。483公里荆江基本消灭非法采砂现象,全市所有工业企业和园区排污口均实现达标排放。据沙市港口码头整治专班工作人员范芃介绍,未来旧码头原址会建设成为开放型公园,还绿于民,让市民有好的休闲环境。

(荆州观音矶前,市民拍照留念)

  水质治理方面,沿江1公里范围内43家重化工及造纸企业,4家关停,39家明确整改期限和措施;禁养区189家规模养殖场、618家专业户实现关停转迁;10个省级工业园区11个污水处理厂,全部建成投入运行;3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和2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,提标改造工程即将完工。

(荆州沙市江畔工厂拆除现场)

  而在相邻的长江中游北岸――石首市天鹅洲经济开发区,人们正在为“留住”濒危物种、让它们在长江边“安家”做着不懈努力。南依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, 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了麋鹿和豚类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分别地处天鹅洲辖区西南部和北部长江故道水域。

  天鹅洲是世界鲸类迁地保护唯一成功范例,不仅接受外地江豚输入,同时也输出江豚。近两年,天鹅洲保护区先后从江西鄱阳湖引进8头江豚,以改善种群基因,并精心挑选4头江豚迁往监利县何王庙江豚保护区,2头到安徽安庆西江保护区,还成功救治了武汉天兴洲汊湾和监利江段6头受伤江豚。2016522日,天鹅洲白鱀豚保护区首例网箱豢养江豚繁育成功。

(从农田沟渠救回来的麋鹿,目前饲养在暂养区)

  在麋鹿自然保护区,随着麋鹿种群扩大,湖北省政府决定扩大麋鹿保护区至15000亩。如今,保护区内的麋鹿繁衍生息,种群不断扩大,总数已达1400多头,而保护区1.5万亩的面积只能养活约500头麋鹿。2018年,农业部、湖北省和荆州市及石首市人民政府下发《关于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区实施全面禁捕的意见》,明确规定保护区自201811日起全年禁渔。少了鱼网侵扰,保护区内外形成更完好的淡水沼泽生态系统,麋鹿们也有了更广阔的栖息空间。

 

(电子屏实时监测麋鹿生活)

  只有坚持生态优先,才能实现绿色发展。让不利于生态环境健康的因素“走”,让自然界的万千生灵“留”,这是荆州长江生态建设的路线,也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,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基础。

(荆州长江大桥)

(饲养员正在给江豚娇娇一家喂食)

宜昌:从重“量”向重“质”转变

  湖北是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,沿岸曾布局了不少重化工企业。这些企业推动了经济发展,也成为困扰长江大保护的顽疾。作为三峡库坝区的重要生态屏障,宜昌保护长江责任重大。

  化工是宜昌市首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。然而,去年这座工业大市发生了“大事”: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、固定资产投资、地方财政收入都同比下降。数据回落的背后,是一场力破“化工围江”的自我革命。当地提出,要在明年底对长江及其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所有的化工企业装置“清零”,134家化工企业将“关、转、搬”。去年宜昌市已关停25家,全市化工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由201630.6%下降到19.8%

(兴发集团的硅胶生产车间)

  宜昌经济发展指标也从重“量”向重“质”转变:在国内地级市中率先出台环境总体规划,并以市人大立法形式对公共绿地、山体和水域实行永久性保护;创新生态守护和生态修复的体制和机制,组建全省首个流域水资源综合执法局,推进河湖长制和三峡生态治理的“宜昌试验”。

  在生态为先的理念下,宜昌传统产业加速转型。宜昌瞄准国际最高标准,既做减法,也做加法,引进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和一流化工专家团队,计划3年内投资500亿元打造高水平精细化工园区,推动化工产业迈向中高端。“到2020年,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将比2015年下降30%左右。”宜昌市发改委主任郭康新说。

(宜昌凌云公司正在待修的飞机)

  此外,宜昌通过大力优化环境,招商引资,招才引智,培育发展新材料、节能环保与新能源、生物医药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临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。如今,宜昌自贸片区通江达海,机场港口货畅其流,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发力,“互联网+”新型产业异军突起,生态旅游成为经济新热点,生物医药产业后劲有力。

(宜昌长机科技检测车间)

  将长江大保护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,湖北省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、污染企业;一方面谋划一批重大生态修复和重大技改项目,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。“要以‘功成不必在我’的胸襟,常抓长治,久久为功。”湖北省委提出,湖北必须牢固树立“上游意识”,坚持辩证思维,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站好保护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湖北岗哨,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永续发展环境。

编辑: 翟玉盼打印】  【关闭

网站标识码:bm29170017  公安机关备案号:4200002400117012

备案号:鄂ICP备05010861  版权所有: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

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姚家岭231号 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办公室主办

邮编:430071    纳税服务热线:12366